當臺灣的臺達、永宏、豐煒和大陸的
奧越信、和利時、信捷、廈門海為混戰西門子、歐姆龍的時候,價格好像起到了首要因素,但是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爭奪,西門子等國 外品牌的國產化已經將小型的PLC的價格基本降至底線。國產PLC的兄弟若想撈到一兩條魚,并獲得大的發展,只一味拼比價格勢必是一條死路。
因為在底線下,價格再次的降低來源于器件選擇成本的降低,選擇低價格的器件肯定要犧牲部分產品的性能,非常不同意價格低是國產plc的特點!兄弟們,國內做小型PLC的廠家大約20-30家,產品魚龍混雜,確實有好東西,也有很多仿冒產品,另使用者大呼上當。其實PLC的技術并不難,難就難在投資的周期長,品牌推廣力度大,產業鏈條及產品服務必須跟上,這些制約著很多PLC的廠家和投資商。既然技術不是秘密,那么諸如西門子等大牌把小型PLC價格降至低谷,國產小型PLC要想打出品牌,打出力度,只能采用比較低廉的價格。但是價格是與品質分 不開的,是與服務相關聯的。如果一味的降低成本,勢必影響器件的選取,勢必降低PLC的性能!出了毛病,壞了牌子。再加上自己兄弟的惡意競爭,
國產PLC 出頭之日,無期矣!
關鍵還是要有一個有力度的品牌,帶領大家通過服務,通過交流,實現一個良性循環。這個國產的PLC才有出頭之日。